一本好書是如何誕生?除了作者秀麗的文筆之外,背後的「鎖碎」事務,大如封面設計、頁面編排,小如字型大小、紙質選用,全交由編輯去完成。「編輯的工作就是problem solving,很多你意想不到的事情都需要編輯去解決。」曾任三聯書店編輯及現任what.生活文化誌編輯的饒雙宜,正要分享好書背後的點點滴滴。
被忽略的夾心人
如果你不認識雙宜,讓我告訴你,〈香港彈起〉的編輯部份正是出自她的手筆;當然你也可以在印刷書籍及網絡世界找到不少她的足跡,說到她是書本的背後功臣,雙宜就以〈香港彈起〉回應。「其實在〈香港彈起〉我的角色是負責文字教對,最大的功臣是印刷廠的員工,沒有他們的努力,專業地設計那些機關,就不能『彈起』呢!」幕後功臣是否都以謙虛見稱?雙宜說到的是一種忽略,就像編輯工作的重要性,不止讀者很容易忽略,有時就連出版社也很看輕編輯的重要性。「一本好書除了作者的文字功力要好,編排一個原整的結構、加入能夠幫助讀者閱讀的包裝手法,往往扮演著一個很重要的角色,尤其對於現在流行的圖文集,對於編輯功力的要求更高。作為一個編輯,文筆好當然事半功倍,但最重要的,還是組織力。」編輯除了處理文字之外,還扮演著中間人的角色。「編輯可說是在作者,老闆及設計師的夾心人,要平衡各方的意見,了解不同角色的意見,要很懂『做人』,不然很容易碰釘。有人以為編輯有很大的主導權,但聽我說到編輯只是夾心人,明了吧!」做夾心人兼被忽略,編輯對文字的熱誠看來有時還比原作者大呢!
文字保育家
近月紙媒大地震,自不然令人猜疑印刷書籍亦是否已走向夕陽,步向死亡。「我反而覺得其實大家對文字的需求不會減少,只是媒界變了,舉個例大家說現在是影像世代,沒有人再看書了,但影片的vo也總要預先『度定』吧,vo也是由文字組成。當然,大家要接受有些事物會被時代淘汰,所以要做life spend長事,以做雜誌為例,情願做一些deep的故事,也不要做『即食』的故事,要鬥快,怎夠網絡鬥呢?另外,心態也很重,有些人會專注做大眾的作品,有些人會做少眾的作品,做一件事之前要好好思考自己的取態。」是大眾抑或少眾作品,對於編輯及出版社來說,沒錯是一個重要課題。「書要賣多少本才叫大眾,這個我也很想知道呢,哈哈。不過可以說的是,今天賣到三千書已經是上榜書了,賣到五千書算是小奇蹟,當然,出版社對於賣書量都有一個特定的目標。」印刷書籍出路被看淡,但編輯的工作不應單從銷量評價。「我自己很希望自己負責編輯的書可以為讀者帶來啟發,更期望可以發掘一些新作家,香港需要更多元化的文字創作。」看來雙宜不只是一個程職的夾心人,更是文字保育家。
為〈香港彈起〉作編輯工作為雙宜帶來很大的啟發,隨了編輯版忽略之外,有時侯印刷廠的所付出的努力也很容易被忽視。
何韻詩的新書〈就這樣認識了〉的編輯部份正是出自雙宜的手筆,此書本紀錄及陳述她的人生信念及對生活與社會的看法。
除了編輯工作之外,雙宜投入不少時間在what.生活文化誌的工作上,目標是以為讀者帶來timeless的作品。
Text: Coco Na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