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不同的場合下多次與DSE的前推動者交流,知道關於DSE的二三事很值得分享。
在香港推行了三十年之久的香港高級程度會考(HKALE)由於是香港回歸之後由港英政府遺留下來的舊制,既然行之有效,也沒有什麼人會想在這個考試制度再添上什麼價值。1992年舉辦了最後一屆香港高等程度會考(HKHLE) 之後,HKALE自此便成為了香港唯一一個大學入學試,預科課程統一為兩年。在這之前一般中文中學的學生主要目標為考入中大,只需要讀一年預科,中六就可以考HKHLE,認受性相對較低。上世紀而言,往外國升大學仍然是富人專利,所以大家都覺得HKALE有90幾間海外大學承認便已足夠。
然而,進入21世紀,全球要求教育及考試改革的聲音此起彼落,尤其英聯邦國家廣泛使用的普通教育文憑(GCE) 以及兩年預科三年大學的制度,但幾次三番折騰之後,直到今日為止也沒有全盤落實,一小撮一小撮的小修小補反而令部份大學無所適從,最難搞的莫過於成績通脹 (grade inflation)。取得最高等級的學生比例每年遞增。GCE科目等閒有10%以上的考生可以奪A,有些科目甚至有幾成考生可以奪A,難以仔細分辨考生優劣。
在沸沸騰騰全球都蘊釀改革的情況下,HKDSE在2012年進行了第一次考試, 取締了香港中學會考(HKCEE)及HKALE,至今成功爭取到超過280間大學承認,遠超當年的HKALE。今時今日的香港學生要往外國升學甚至回內地升學,也可以用HKDSE的成績報大學,不必一定要考貴族化的國際預科文憑(IB)或普通教育文憑高級程度 (GCE A-Level) 。每年我們都在DSE放榜之後,見報章報導某狀元獲劍橋、牛津取錄,甚至取得獎學金,都沒有靠其他的國際公開考試成績。
當年的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先生、考評局秘書長張永明博士、唐創時博士、評核科技及研究總監羅冠中博士等為爭取 DSE 的國際認授性操碎了心。希望今日DSE的各守護者 能繼續推廣工作,而且不限於大學的接受程度,而是考生的覆蓋範圍。愈多人考認授性愈高,沒有任何考試可以例外。
專欄作者﹕精英匯集團主席梁賀琪
原文於2020年10月15日刊登於頭條日報
閱讀更多相關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