與英文學習有關的教育服務及產品全球也有需求,以Wall Street English(WSE)為例,二○一七年十月,在負債十二億英鎊的情況下,仍然可以三億美元售出。直至現時為止,商業運作上,英語仍是最多人用的國際語言。世界各地每日都有人在努力學習英語。
有趣的是,WSE是在一九七二年成立於意大利,而非英國或美國。教育機構取名之重要可見一斑。華爾街是全球金融中心,是紐約證券交易所與納斯達克總部所在,雖然美國證券交易所已遷往他處,但無損華爾街在人們心目中首屈一指金融中心的地位。
教與學對於很多人來說,可能是一件非常「純潔」的事,與「萬惡的金錢」沾不上直接關係。但事實歸事實,以香港人為例,學英語當然有各種不同原因,但最主流的不就是為了力爭上游,改善生活嗎?
既然如此,把華爾街跟英語學習直接掛鈎,學英語晉身金融世界,踏上國際舞台,把美好前途的憧憬展現眼前。信不信由你,有人說,單就這個名字的good will,已經值好幾億美元云云。
唔怕生壞命,最怕改壞名
香港人說的「唔怕生壞命,最怕改壞名」,不但適用於人名,也適用於教育產品或品牌;如果校名改得好,形象就更突出,省卻許多推廣的唇舌,例如「英皇教育」其實與「英皇娛樂」沒有關係,創辦人岑博士以教英文起家,所以英皇其實就是「英文之皇」之義。
Britannia英識教育,故意用上「識」代替「式」,一來就是創辦人在九歲時已入讀英國的寄宿名校,堅信英式的教育,乃全球最佳的中學教育模式,而「識」也顯示自己英國升學有關的專業知識強。
至於網上教育中心平台Coursera(讀音為:/kɔːrs’ɛrə/)更絕,一個自創合成字(course+era)包含網上課程新時代意思,言簡意賅,比起Khan Academy似乎更容易理解。
Photo from Khan Academy website
但Khan Academy則更具個人色彩(創辦人叫Salman Amin Khan),四個字母「短小精悍」,雖然不知道創辦人有沒有「揚名聲,顯父母」的心,但結果令「可汗」(Khan)家揚名天下,免費網上教育歷史上穩佔第一名。
專欄作者﹕精英匯集團主席梁賀琪
原文於2020年7月30刊登於頭條日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