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疫日常之親子篇

編輯推介 親子專欄

因疫症停課,老師與學校的關注是什麼? 家長的關注是什麼? 更重要的是,學童關注的又是什麼? 而大家的關注點又是否對應呢?

老師與學校關注的,可能是升班與校務;家長關注的是「孩子在家怎麼辦?」。偏偏孩子最想關注的,卻是「現在發生什麼事? 為什麼會這樣?」。孩子關心的,明顯是另一角度的問題,更多是因為「不知道」與「不明白」而帶來的情緒。

疫情持續,不止大人,連小朋友也會感到憂慮。近日英國開始停課,友人傳來學校寫給家長與同學的信,內容及措詞令人欣慰,他們關注的重點是希望「孩子別害怕」,雖然新型冠狀病毒可怕,但這不該是讓孩子擔心的事,我們可擔當。孩子可以將憂慮告訴可信任的人,讓他們與你分擔。 作為家長及教育工作者,我們要盡力的是,避免讓小朋友成為吸收我們負能量及擔心的小海綿。

同時,不少幼兒心理學的研究指出,生活常規為小朋友帶來安全感及成長空間。我們更可盡快為孩子定立Routine,包括早上什麼時間起床、什麼時間上堂/上網、然後什麼時間可自由玩樂、再什麼時候可休息等。鼓勵家長即使停課,也可為孩子訂立生活常規,讓孩子知道生活、學習、玩樂及休息,也有跡可尋,有時可依。孩子的情緒自然會較穩定,因為心神不用花在「估」下一步將會發生什麼事。Routine及可預測性,正是小孩子「安全感」的來源。

更令人感動的是,學校的信中更提到在這時候,我們依然可以看到「There are some good things happening in amongst the bad things. 」的確,近日新聞令我們對疫情發展充滿憂慮,小朋友在這氛圍下,又何嘗不是充滿問號與情緒?到底我們希望孩子記得這是慘痛、缺乏與愁雲慘霧的日子?還是希望孩子記得,即使在不確的未來下,依然可以心存盼望?

我在這艱難時刻,編寫了一本抗疫繪本,鼓勵家長與小朋友一同探討疫情。這本小書,名叫《口罩下的微笑》,希望孩子即使面對恐懼來襲,依然能夠相信愛。

我們更聯同香港教育城舉辦了【全港同心抗疫兒童講故事比賽】,邀請父母們與孩子進行親子共讀,一同看繪本,並讓小朋友發揮創意,成為說故事者,由小朋友角度,重構對故事、對疫情的了解,從孩子的角度看世界,由小朋友去演繹及分享對繪本的想法,並發揮創意空間,為社會發放最真摰的祝福。

全港同心抗疫兒童講故事比賽
比賽詳情:https://www.diverselearning.com.hk/dlc-activity-05

作者
多元學習坊 Diverse Learning Club (DLC),是一個幫助孩子多元發展的學習中心。幼兒是確立終身學習基礎的重要階段,需要多方面的發展及學習機會。我們透過多元學習,開發孩子的潛能,並透過不同服務,包括學術發展、自信及情商培訓,以及國際教育等,培育兒童的求知精神,使他們樂於學習及探索,有健康的自我概念、信心及能力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。

吳凱霖 Bonnie
多元學習坊高級總監、幼兒教育專家,親職專欄作家。主修國際關係,成為母親後鑽研兒童與家庭教育。開設《Hello Bonnie國際親子台》與家長分享各地育兒經驗,著作有《跟孩子說ok! — 釋放孩子的99種可能》及《口罩下的微笑》,並於不同報章及親子平台撰寫育兒專欄。

更新日期:2020/03/27